2019年7月23日-25日,法学与犯罪学学院刘洪广老师赴意大利米兰参加第18届IEEE认知信息学和认知计算国际学术会议(IEEE ICCI*CC 2019)。来自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牛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以及来自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等计算认知学领域的多名研究者出席了会议。
IEEE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非营利性专业技术协会,致力于电气、电子、计算机工程和与科学有关的领域的开发和研究,在相关领域已制定了900多个行业标准,是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IEEE认知信息学和认知计算国际学术会议由IEEE计算机协会主办,每年举行一届,是认知计算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会议之一。本届大会由米兰理工大学承办,清华大学等单位协办,会议主题为认知学习系统、脑启发系统、认知机器人技术及艺术与科学。大会名誉主席由自适应线性网络理论提出者、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Bernard Widrow和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专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Jerome Feldman共同担任。
会议期间,刘洪广应邀作了题为Awareness of Crime-related Information and Concealed Information Detection Method(《涉案程度及隐秘信息检测方法》)的学术报告。报告阐述了应用于实验室模拟盗窃案件的一种新的脑电信号中隐秘信息检测方法,并探讨了被试涉案程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与参会学者进行了充分详细的交流。
这次会议作为一种科研学术的交流方式,为科研成果的发表和对科研学术论文的研讨提供一种途径,达到促进科研学术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展示最新科技成果的目的。
通过参加这次学术会议,增加了专业的了解,促进本专业科学发展、学术交流、课题研究等学术性活动,这次学术会议一般都具有国际性、权威性、高知识性、高互动性等特点,其参会者基本都是一流的本专业的科学家、学者、教师等具有高学历的研究人员,学习了他们的先进方法和最新前沿的了解,为本专业占据学术前沿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推动学术国际化进程,提升公安高等教育质量,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只有制定科学规范的政策,让更多优秀的研究成果参与进来,通过有效的手段,推进优秀前沿成果的产生,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提升公安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前沿的科研成果需要老师本人、课题组、学院乃至学校的共同以及长期的努力。一项优秀的研究,要做出有意义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撰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需要学习知识和技能、阅读大量的文献、长期的科学实验,也需要了解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培养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拓展自己的眼界,才能探索出自己的研究兴趣、研究特长,才能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研究水平。从研究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老师勤奋地工作,且政策积极地鼓励和引导研究者参与各类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帮助他们更接近国际前沿。
为推动研究国际化进程,提升研究质量,培养研究的国际意识,提高学校国际化氛围,让更多优秀的研究者参与其中,通过有效的手段,督促和推进一批优秀学术论文的产生,将项目的成果最大化,方能达到设立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初衷,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提升研究的国际竞争力,培养出高质量的优秀研究和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全面服务国家核心利益,自上而上+自下而上组织结构,教学、科研、服务一体化,教研为本、教师主导,信息化、网络化,主动型有边界的国际化研究战略特征。我国公安教育高校国际化办学需紧跟国家战略,把国际化工作当做学校系统工程,协同校内其他工作协调发展,抓住信息化、网络化、国际化发展新机遇。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进一步推动了公安高等教育的发展,使教育走向现代化。首先,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教育发展的速度,其教育质量也获得了进一步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善了教育教学方式,之前的教育大多数在学校进行,会受到地区等因素影响。而现在信息化的教育打破了这些因素的束缚,因而,在大学国际化中得到了推广。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公安高校信息化与国际化是息息相关、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两项工作。大学国际化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信息化的发展会促进国际化的发展。随着中国高校师生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强,中外交流体系的逐步一体化,这就要求公安类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从而使得高校信息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为高校国内外师生提供便捷高效服务保障。
我国的公安高等教育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国际组织的发展平台,其次要学会使用规则来保护自己,发展自己;此外,在遵守和利用规则的同时,中国未来要学会成为规则的制定者,以便更好地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中掌握主动权,发挥主导地位,维护国家利益,寻求更好地发展。
参加国家会议学术交流是促进各国高端研究者相互认识和理解的重要桥梁,在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学术交流已经成为了国际全面合作的重要文化纽带,不仅在过去的国际关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未来仍然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学者和有关人士通过相互访问、实地考察、学术交流、撰写文章、翻译介绍、讲学演讲、专题采访、召开国际会议等多种途径和方式,不断进行探讨、研究甚至争论,使得中国学者的观点在国际学术界和其他社会各界中不断传播。不少的主流媒体,包括教科书,已经不再把西方的观点作为唯一的观点。
通过国际科技交流、国际科研成果、应用型科研成果转化来提高科研水平,增强服务国家社会发展的能力。通过重视科研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合理定位科研国际交流与合作方向,形成跨学科、跨部门的教师科研合力,为产出一流科研成果、促进学科建设提供保障。
立足以专业性、实践性、跨学科性以及跨文化性为主要特点的警务专业化人才规格,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教材体系以及国际交流合作项目为主要内容的警务专业国际化建设模式,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的新时代警务人才。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对本科教育的国际化提出了明确要求:本科教育要“深化国际合作育人”,“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积极融入‘ 一带一路’建 设,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公安人才。
警务专业人才的“实践性”表现在:在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能够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利用公安技术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警务专业人才的“实践性”体现了公安高等教育的应用性特点。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国际化”人才培养进行交叉融合,推导出人才规格(专业性、实践性、跨学科性、跨文化性),从而有利于警务人才培养。
通过国际科技交流、国际科研成果、应用型科研成果转化来提高科研水平,增强服务公安的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合理定位科研国际交流与合作方向,形成跨学科、跨部门的教师科研合力,为产出一流科研成果、促进学科建设提供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明确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双一流”建设为中国高等学校特别是公安高校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和发展机会。公安高校要抓住这一机遇,鼓励教师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以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促进一流学科建设。
就公安高校科研工作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必要性而言。科研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大学国际合作职能的重要内容。科研国际化是大学科研、公安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职能的结合体,是大学国际化办学的实践活动内容。
加强公安高校科研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跟踪国际研究前沿及最新研究动态、提升公安大学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不同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的合作,使高等教育跨越国界、校界,其中科研合作是重要媒介。科研课题的国际化和科研成果的国际合作,使各国大学在科研方向、科研水平、信息、技术及资金资助等方面获得了沟通、合作的平台,拓展了研究视野和方向。
加强公安高校科研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大学科研队伍发展,为科研青年人才提供良好的平台。科研国际化使科研人员的视野转向国际,通过参与和举办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广泛开展各种国际学术交流,为各国研究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有利于全面、深入地了解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态,掌握最新知识与技术,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有利平台。
鼓励我们教师走出去,参与国际科技交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发表国际期刊论文,扩展研究视野,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内化为自身的教学、科研动力,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另一方面,努力抓住知识生产和科研创新的战略突破口,力求取得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着力提高地方高校对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贡献率,推动重大科学创新、关键技术突破,转变为先进生产力,服务公安工作发展。
加强公安高校科研工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提高公安高校的办学水平。纵观世界一流大学,均为开放化办学,国际化程度高。公安高校虽然身处地方,但“地方”不等于落后和封闭。目前,公安高校与部属高校在整体实力上有所差距,但从未来看,“双一流”政策不是短期行为,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只要抓住历史机遇,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选准发展路径,公安高校完全有可能走向卓越,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一流警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