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出访

刘为军等4人赴俄罗斯参会报告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1-13 09:54  点击数:

2019625-28日,俄罗斯内务部莫斯科警察大学举办的环境治理法律适用国际研讨会,我校教师侦查与反恐怖学院刘为军教授、井晓龙副教授、王晓伟副教授、外事办王菲老师应邀出席本次会议。

通过和与会国际同仁的深入探讨,我校出访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进一步了解了俄方关于环境治理、保护方面的现行法律规定以及在具体实用层面的相关问题,同时使俄方充分了解了我国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成就以及在依法治理环境犯罪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为双方加强相关领域的执法协作建立了桥梁和纽带。

第二,就两所警察院校的长期有效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进一步顺畅了双方的交流合作渠道。

现就本次出访的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俄罗斯相关情况

(一)基本国情

俄罗斯联邦,简称俄联邦或俄罗斯,是由22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

1.地理位置

地跨欧亚两洲,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大陆的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面积1709.82万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13%,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为9000公里,横跨11个时区;南北宽为4000公里,跨越4个气候带。随着克里米亚共和国塞瓦斯托波尔市加入俄罗斯,俄罗斯版图新增加2.55万平方公里。

2.首都

俄罗斯联邦首都:莫斯科,莫斯科建城于1147年,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全俄最大的城市和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位以及最大的综合性城市。

3.经济发展水平

俄罗斯在多个方面已具备发达国家的水平,例如俄罗斯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在30年代就完成了工业化;教育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继承了苏联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2012年的数据统计中俄罗斯被列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但它又不完全符合发达国家的要求,基础设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投资环境和工业结构还不够完善等等。严格来说俄罗斯还属于发展中国家。  

(二)与中国的关系

中俄1996年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11年建立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4年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当前,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两国高层交往频繁,形成了元首年度互访的惯例,建立了总理定期会晤、议会合作委员会以及能源、投资、人文、经贸、地方、执法安全、战略安全等完备的各级别交往与合作机制。双方政治互信不断深化,在涉及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发展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积极开展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和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务实合作取得新的重要成果。两国人文交流蓬勃发展,世代友好的理念深入人心,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不断加深。中俄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战略协作,有力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

(三)莫斯科警察大学情况

俄罗斯若干所警察学校直属于俄罗斯内务部,学校一般包括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的函授和面授教育、职业教育、夜校、师资和科研队伍的培育等。学科划分以警察业务和司法体制划分为基准。警务侦察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高水平刑事侦察员,提高其发现、预防和揭露犯罪的技能和知识;犯罪侦查学主要培养专家型警务人才、公共刑事侦查专家和经济犯罪侦查专家。

二、出访过程及成果

(一)国际会议情况

刘为军教授在会议上作了题为《中国对环境的刑事保护》的主题发言,刘教授指出:中国自19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工业产业规模加速,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开始显现。中国目前环境犯罪发案量呈现出连年上升的趋势。对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将保护环境,上升到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相同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战略总布局的重要一环。中国对环境的保护深入法律、制度、的政策等多个方面。在环境立法方面,中国在上世纪先后颁布了《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多部法律,同时又制定了《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等多部法规条例。20186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71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中国政府及中国共产党对环境保护的力度空前,为遏制环境犯罪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在中国,各级环保部门每年投入超过6亿元借助互联网、电视媒体、纸质媒体、宣传环境保护知识,预防环境犯罪,维护生态安全。将环境保护写入了青少年的教科书,深入中国老百姓的思想观念。通过将环境犯罪的危害拍摄成纪录片、制成宣传册等各种形式让人民清楚的看到环境犯罪的危害,提升民众对环境犯罪的认识,自觉与环境犯罪作斗争,遵守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

王晓伟副教授做了题为《中国环境法治的发展现状、困境与未来走向》的主题演讲。王教授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在环境执法领域取得了诸多的成就。一是环境执法机构的地位不断提升。比如,在中央层面,环境执法机构经历了权力从比较有限到较为广泛,机构地位从较低到较高,执法权从比较分散到相对集中的演变。二是随着环境立法的不断完善,环境机构的执法能力不断增强。三是环境执法效果逐渐显现,环境保护的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进展。但同时,环境执法面临的难题也有不少。比如,基层的环境执法面临人员少、业务能力弱、技术支撑不够、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监管任务的需要。对于中国环境法治的未来发展,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重点考虑。一是大数据背景下环境法治如何革新和发展。二是对个人环保义务应该更加重视。三是进一步完善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两位老师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共鸣,随后俄方专家也就俄罗斯在环境治理的法律规制问题做了相关介绍。中俄双方通过会议在环境立法、执法方面达成了多项共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会谈情况

626日上午代表团与莫斯科警察大学校长及相关领导进行了会谈。刘为军教授代表我方对警察大学的热情接待表示了感谢,并介绍了我方代表团成员情况以及我校概况、办学思路、人才培养目标和近些年来的发展。外事办王菲老师代表学校向莫斯科警察大学发出邀请,欢迎俄方派出代表团于今年九月份参加我校举行的相关学术研讨活动。另外双方就互派学员留学、相互承认学分等事宜深入交换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