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引智项目“美国和欧洲警察职业化的现状与趋势”总结报告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1-16 10:24  点击数:

在学校外事办公室、公安政治工作与管理学院及有关师生的大力支持下,引智项目《美国和欧洲警察职业化的现状与趋势)》(项目编号T190312014)实施顺利。2019年10月23日至30日,根据公安大学《关于执行2019年度引智项目的通知》(公大通字[2019]44号)的要求,公安政治工作与管理学院邀请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约翰.杰伊刑事司法学院(John Jay College of Criminal Justice,CUNY)玛丽.R. 哈博菲尔德(M.R.Haberfeld)教授来校讲学交流八天,专家授课受到师生的普遍好评。

项目主题突出,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反响良好,达到了拓宽师生视野、服务公安管理学学科建设、促进学术交流等预期目的。

一、项目执行基本情况

哈博费尔德博士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警察学专家,曾赴50多个国家讲学交流。她是纽约市立大学约翰·杰伊刑事司法学院的资深教授,担任过该学院法律、警察学和刑事司法管理系主任,她在警察伦理、警察培训、比较警察管理和反恐怖主义等研究领域成果丰硕。

讲学交流期间,引智项目专家、玛丽·R.哈博费尔德(Maria R.Haberfeld)博士在我校开展了主题为“美国警察职业化的现状与趋势”的系列讲座。引智项目负责人匡萃冶教授全程陪同并主持讲座。美国专家活动概述如下:

10月23日下午,哈博费尔德教授抵达北京。并入住公安大学木樨地校区中大宾馆。当晚,公安政治工作与管理学院朱旭东院长宴请美国专家并进行专业交流。

10月24日上午,哈博费尔德教授在匡萃冶教授负责的《行政管理学》(双语)课堂上,给公安管理学2017级1-2班作了题为“社区警务与技术的融合”的讲座,并就现代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

10月25日上午,哈博费尔德教授在匡萃冶教授负责的《行政管理学》(双语)、《比较警政》的课堂上,分别给公安管理学2017级3-4班、公安管理学2018级6班作了题为“邻里社区警务导向警务战略”、“执法记录仪与警察问责”的讲座,并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相关问题。

10月26日、27日,哈博费尔德教授在引智项目负责人匡萃冶等人的陪同下,赴中国国家博物馆、颐和园参观,学习中国历史和文化。

10月28日下午,哈博费尔德教授在木樨地校区向公安政治工作与管理学院部分教师、博士生和硕士生介绍了科研课题“执法记录仪的亲民功能”的研究成果,并就中美两国警察使用执法记录仪的实践成效和局限性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公安政治工作与管理学院魏永忠副院长主持了座谈会,匡萃冶教授担任翻译工作。

10月29日下午和晚上,哈博费尔德教授先后在匡萃冶教授和周华兰博士负责的《政治理论与中国政治制度》以及朱旭东教授等人负责的《公安管理学主文献研读》课堂上,以“警察不当行为与和解协议”、“监控系统的得与失”为题,为2018级警务硕士留学生和2019级公安管理学博士生授课,并与师生进行了热烈互动。

10月30日上午,哈博费尔德教授与项目负责人匡萃冶教授继续交流学术问题,然后离开首都机场、返回美国。

二、专家主要观点综述

按照本引智项目的计划,哈博费尔德教授围绕“美国警察职业化的现状与趋势”这一主题,开展了系列学术讲座。其主要观点可以综述如下:

关于美国警察职业态度,该专家作了题为“警察不当行为与和解协议”的讲座。讲座内容包括:警察沉默规则的负面影响;警察诚信的理论解读;警察不当行为的应对措施;关于和解协议的实证研究。

专家认为,警察不当行为需要从警察诚信的视角和理论框架进行分析;美国警察对同事不当行为普遍保持沉默,这是一种消极的警察亚文化;实证研究表明,警察不当行为的原因是综合性的,治理对策可以从社会监督、法律制度、信息技术、警察领导与文化等方面思考,其中基于法律的和解协议是有效途径之一。

关于警察服务意识和职业能力问题,哈博费尔德教授通过“执法记录仪的亲民功能”、“社区警务与现代技术应用”、“监控系统与警察执法”、“社交媒体与纽约市警察局的街区协调项目”等系列讲座,介绍了美国警察职业化的新实践和自己的研究成果。

该专家认为,纽约市警察局5个分局在使用执法记录仪前后一年的实践表明,警察使用武力与加强执法、市民投诉与抵制执法等方面呈现一定的变化,尤其是市民投诉有所下降、警察执法行为更加果断;美国司法部组织的芝加哥等多地警察部门实践的纵向比较研究表明,技术与警务的融合有利于警务现代化,但是警察绩效与公众满意度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警察组织和个体的价值观;纽约市、首都华盛顿警察局的实践表明,监控系统对于警察执法的正向功能在于提升快速反应、犯罪预防和情报共享的效能,不足之处包括公民隐私权、恐怖主义分子攻击的风险等问题;纽约市警察局实施新的街区协调项目,利用CompStat 2.0、局长信箱、脸书、推特、移动网站等社交媒体,增进警察与社区的伙伴关系,提高了社区警务和犯罪预防的效能,这证明了技术与社区警务融合的必要性。

可以看出,该专家对美国警察伦理、警察履职能力、警民伙伴关系、现代科学技术在警务创新中的应用、警察装备等职业化实践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理论基础扎实,实证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研究结论和研究建议也值得借鉴。

三、项目收获与启示

该引智项目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有助于追踪美国等西方国家警察职业化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引智专家的讲座涉及警察职业态度、职业能力、最新技术应用、职业环境等警察职业化主要问题,并且基于美国司法部、纽约市警察局的研究项目成果,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警察职业化的前沿成果。参与交流的教师和同学普遍反映,专家的讲座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外警察职业化研究新成果,有助于增强国际比较意识和信息观念,有助于交流研究方法。

第二,有助于促进我校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引智活动是互动的、互惠的。这次面对面的学术交流,增进了我校师生与引智专家之间的相互了解,也使引智专家坚定了与我校继续合作的想法。美国专家玛丽.赫伯费尔德教授曾在2008年10月来我校讲学。此次讲学期间,她对我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的警务化管理、问题意识和学习创新能力给予充分肯定,对我校国际化教学抱有浓厚兴趣,并表达了加强学术合作的愿望。

第三,有助于扩大我校的国际影响。引智专家表示,她返回纽约市立大学约翰.杰伊刑事司法学院之后,将向领导介绍自己在公安大学讲学交流的情况和深刻印象,并提出加强教学与科研合作的建议。该专家是具有美国“警界哈佛”之称的纽约市立大学约翰.杰伊刑事司法学院的资深教授,也是世界著名的警察学专家。她的积极评价将是有益的。

该项目的启示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第一,把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作为引智项目的根本出发点。素质教育离不开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引智项目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不少本科生、研究生表示,通过面对面地与美国专家交流,增强了开展国际比较研究的兴趣、信心,丰富了研究思路、方法,拓宽了学术信息渠道,也学习了外国专家的敬业态度和治学精神,因而期待更多的外国专家讲座。随着同学们英语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引智项目和国际化教学有着广阔前景和坚实基础。

第二,按需引智,增强引智项目工作的实效性和战略性。引智项目作为一种开放型的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方式,应当服务于组织战略、特别是人力资源战略。本项目立足公安队伍职业化建设和公安管理学学科建设的需要,聚焦美国警察职业化实践及其借鉴意义,因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战略引领、问题导向应当成为学校引智项目的发展方向。

四、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在学校外事办公室、公安政治工作与管理学院的全程指导下,项目执行情况良好,美国专家对讲学活动的组织和服务表示满意,参与交流的师生获益匪浅。

为了进一步提高引智项目的执行质量,根据专家的反馈意见,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以引智项目为契机深化教学与科研合作。该专家对公安大学国际化教学、师生的问题意识印象深刻,并且期待通过引智项目、课题研究、论文发表、参加论坛等方式,开展进一步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二是航班选择最好不局限于国航。该专家建议,在国际旅费不超过预算的前提下,给予她一定的选择权。该专家常年乘坐美国联合航空公司航班,升舱方便。外事办公室黄青老师同意该专家选择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请求并快速为其预定往返飞机票,令专家非常感激。

三是宾馆房间的需要提供必需品。该专家说,房间没有矿泉水、卫生纸等必需品,使得她入住当晚感觉不方便。第二天,项目负责人了解情况后,为其解决了问题。专家还说,宾馆服务员态度非常热情,但需要懂点英语。

总之,在学校外事办公室、公安政治工作与管理学院的全程指导下,本引智项目组顺利执行了项目计划,实现了令引智专家和有关师生满意、推进公安管理学学科建设、促进国际学术交流的预期目的。项目组将进一步总结经验,积极参与引智工作并提升工作质量,为我校“双一流”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