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学院是我校最早建立的教学单位之一,拥有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光荣的科研教学传统和优异的服务警务实践业绩。前身是公安业务基础课教学教研部,2005年建立犯罪学系。2013年被批准建立学院。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我院下设办公室和犯罪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安学基础4个教研室与一个警务心理实验室,承担着犯罪学专业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层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以及科研工作。同时拥有三个非在编科研机构:当代犯罪问题研究中心、警务心理研究与服务中心、当代宗教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
二、人才培养
树立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理念,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满足公安政法机关以及社会对犯罪学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我校于2005年开办了全国高校唯一在办的犯罪学专业本科,在校生约320人。我院目前现有犯罪学(含犯罪学与刑事司法、犯罪心理学)、公安学基础理论2个博士研究生方向以及公安学理论、犯罪学、警务心理学(原犯罪学、犯罪社会学、犯罪心理及测试、警察心理学、比较警察研究5个硕士研究生方向归并为公安学一级学科)3个硕士研究方向,在校研究生约160人。
三、师资队伍
以培养名师为导向,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4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22人。享受省部津贴专家1人,校特聘教授1人,校学科带头人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全国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先进个人1人,北京市师德标兵、先进个人各1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2013年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1人,党的十八大代表1人,“首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当选者1人,“知识中国2011年度十大人物”当选者1人。近五年我院教师先后荣立公安部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我系教师还担任着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分会会长等学术团体的重要职务。
四、教学改革
着力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3年《公安学基础理论》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成为公安大学第一门省部级精品课。2006年,《犯罪学》被评为公安部精品课程,2007年《犯罪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9年“犯罪学教学团队”由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013年,《公安学基础理论》课程被教育部正式确定为第三批“精品视频公开课”,这是我校也是全国公安院校的第一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近五年来,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一部,两个教学改革项目、一个精品教材建设项目获北京市教委批准立项,获公安部优秀教材奖一部,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获校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2人。
五、科研创新
树立科研与教学、调研与智库相结合的理念,不断加大科研创新力度。20多年来,主持完成了包括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和《公安学基础理论研究》、《卖淫嫖娼问题研究》等在内的具有较大影响的6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五年来,在研、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以上项目31项、校级项目40余项;出版各类著作70余部,发表论文379篇(核心期刊111篇)。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2项,中国警察协会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多次获得公安部金盾奖和校级科研优秀成果奖。2005年被评为校科研先进集体。2012年被学校评为“先进集体”。
六、服务实战
践行理论与实战相结合的理念,取得了优异战绩。我院应用犯罪心理测试(测谎)技术,协助侦破包括公安部挂牌督办的重特大刑事案件一千多起。通过公安部心理健康网站的维护和答疑、重大事件民警心理危机干预、基层民警心理健康巡诊,为新时期公安队伍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