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图片新闻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第九届国际警务论坛开幕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0-17 20:36  点击数:

  经过精心组织和周密筹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第九届国际警务论坛暨第十一届国际指纹研究工作组会议,于 2017年10月16日上午在我校木樨地校区隆重开幕。校党委书记樊京玉、公安部人事训练局副局长陈延超、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朱宇翔、国际指纹研究小组指导委员会成员特里·肯特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曹诗权主持开幕式。副校长席艳丽、汪勇,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副主任王桂强,以及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法国、德国、以色列、俄罗斯、塞尔维亚、瑞士、荷兰、英国、美国和越南等13国家以及中国法庭科学界、警察部门和教育培训机构警学专家、我校师生代表共计100余人参加开幕式。
  樊京玉书记在致辞中代表全校师生,对出席论坛的各国专家表示热烈欢迎。樊京玉书记指出,当前,中国政府正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公安大学作为中国唯一的警察院校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这标志着学校在深化公安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服务国家安全战略等方面获得更多资源支持,办学实力水平将迈上新台阶。不断加强在法庭科学、刑事科学技术和警务科技手段方面的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当今中国公安机关深化改革提升警务工作现代化水平的重点领域,这也是当今世界各国警务工作发展的普遍趋势。本届国际警务论坛暨国际指纹研究工作组会议,必将促进指纹研究国际交流和成果共享、推动公安技术学科建设,也将进一步开阔我校师生视野、拓展我校国际警务论坛的学术边界、丰富论坛的学术内涵。希望各位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推进公安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体系构建等多开展交流探讨,共享各自研究成果,互学互鉴,为共同推进公安科学发展贡献智慧。
陈延超副局长在致辞中代表公安部人事训练局,对本届论坛开幕表示祝贺。他指出,举办论坛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开放互通的交流平台,分享世界各国指纹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持续推动法庭科学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各国警务部门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和水平。希望各国警察部门和高等院校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不断创新警务研究理论,为传统警务机制向现代警务机制转变提供实践指南。要积极推动警察教育发展,积极探讨深化警察教育培训改革的新思路、新措施。要努力建立合作长效机制,在学术交流以外,精心谋划警察教育合作发展事宜,积极创新合作方式,推动建立合作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思想理论深度交流、实战技术创新发展。
  朱宇翔副局长指出,犯罪跨越国界,打击犯罪的努力也应跨越国界,法庭科学更应是无国界的。中国公安部愿与各国同行一道,积极践行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刑警组织第86届全体大会开幕式中提出的“合作、创新、法治、共赢”的全球安全治理新理念,积极推动指纹科学领域的合作机制建设,积极推动指纹科学领域的互学互鉴,凝聚共同智慧,为打击犯罪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根据安排,本届论坛为期五天,与会代表将围绕“指纹研究”这一主题进行50余次发言,举办学术讲座10余场。

开幕式在木樨地校区举行


樊京玉书记致辞

曹诗权校长主持开幕式

陈延超副局长致辞

朱宇翔副局长致辞

特里·肯特先生致辞

来自13个国家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开幕式


出席仪式的领导和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