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上午,学校召开2019年度研究生指导教师培训会。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曹诗权,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汪勇,校党委委员、总会计师闫天池出席会议,全体研究生导师、各教学学院分管研究生教学的副院长和研究生院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研究生院院长罗亚平主持。

会议在木樨地校区举行
会上,汪勇副校长做了题为“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培养水平、实现一流目标”的主题报告。他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的重要支柱,也是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大学的重要载体。研究生导师义不容辞地肩负着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使命与重任。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汪校长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和人生感悟,就如何做一名好导师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一是增强导师责任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不仅仅是一个学术职务、学术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导师和学生的核心关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彼此荣辱与共,教学相长,这个共同体不仅托举着学校的发展,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导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基础上,以德立身、以德施教,全方位全过程教导好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二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研究生导师首先要谨遵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不断通过严格的学术训练、规范的学术行为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创新意识。三是实现一流目标。高层次人才培养是学科发展的试金石,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基本保证。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扩大学术人口,实现学术繁荣,构建学术共同体是学校当前学科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双一流建设的应有之义和必要条件。
侦查与刑事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戴蓬教授从校局合作角度,分享了学校与公安部相关业务局合作开展警务硕士订单式培养的一些探索和做法。研究生院副院长霍宏涛教授介绍了一年来学位授予和导师管理工作方面的基本情况,并对近一年来发布的部分规章制度以及下一步工作思路进行了重点解读。随后,针对新任研究生导师,研究生院又进行了人才培养和学位授予环节具体流程的详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