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大要闻   >  正文
公大要闻

我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会揭牌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0-08 21:36  点击数:

10月8日上午,我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会揭牌仪式在木樨地校区举行。校党委书记、研究会会长樊京玉出席仪式,为研究会首批顾问颁发聘书,并与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漠公先生一同为研究会揭牌。仪式由校党委副书记黄祖跃主持,副校长汪勇宣布研究会领导机构人员名单。校属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以及研究会成员参加仪式。

樊京玉书记在讲话中代表校党委向热心支持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会顾问、向研究会全体师生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成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会,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公安部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决策部署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具有鲜明公安特色校园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

樊京玉书记强调,作为全国公安院校第一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机构,研究会要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讲政治、有特色、起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充分发挥学校在传统文化教学研究领域的人才优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融入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弘扬以忠诚文化、法治文化、英雄文化、廉政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精神,涵养师生的家国情怀、职业道德、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塑造有理想、有信念、有文化、有担当的公安大学师生队伍。

樊京玉书记希望,研究会成员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广的研究视野、更强的责任意识、更勤奋的工作状态,把研究会真正打造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研究的桥头堡、精品课程的孵化器、传播交流的主阵地,成为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力军,切实承担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黄祖跃副书记在主持仪式时指出,樊京玉书记在讲话中阐明了研究会的成立对学校政治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特殊重要意义,以及研究会的定位、目标、任务和要求,希望研究会认真研究、积极落实,扎实、有序地推进各项活动的开展,通过整合校外学术资源及创作力量,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课程建设和交流传播,充实第一课堂,活跃第二课堂,着力打造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品牌。

漠公先生、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秦英君教授、原公安文学系主任贺友龄教授作为研究会首批顾问在仪式上致辞。漠公先生讲述了自己和父亲两代人与公安大学的不解之缘,表示用毕生所学为公安大学贡献力量。秦英君教授指出,研究会任重道远,新时代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要与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相结合。贺友龄教授表示要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教书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提到师生的文化素养、道德水准。

研究会副会长、公安管理学院曹英教授在发言中表示,成立传统文化研究会能够为培养新时代优秀公安院校大学生提供强有力支撑,利于全面提升我校的校园文化、师生素质。研究会会员、2017级硕士研究生张郡轩同学在发言中讲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共和国预备警官更应将崇德向善、孝悌忠信的民族精神根治于自己的内心深处。

研究会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仇加勉介绍了研究会筹备工作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


揭牌仪式在木樨地校区举行

樊京玉书记和漠公先生为研究会揭牌

樊京玉书记为漠公先生颁发聘书

樊京玉书记为秦英君教授颁发聘书

樊京玉书记为贺友龄教授颁发聘书

黄祖跃副书记与研究生会成员及工作人员合影


    漠公  字敬源,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曾任中国书画界联合会副主席,北京黄埔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等职,现任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师从于北京著名书法教育家赵家熹先生,系统学习中国书法。现精于书写并教学颜、赵、柳、欧、褚诸楷,王、颜、米、赵、傅、董诸行以及王草和汉隶、魏碑等。书写楷、行、草、隶、篆等诸体,已形成自己的特点和风貌。漠公先生的父亲是我校校友图们将军。

undefined

    秦英君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北京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入选人,曾任首都师范大学思政系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学报主编、北京高校社科学报研究会会长、刘艺书法艺术研究会会长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思想史,中西文化比较,书法艺术评论等。主持和撰写的主要著作有《当代中国思想史》十卷(国家社科项目)、《当代中国哲学思想史》(国家社科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省部级科研项目)、《科学乎 人文乎一一中国近代以来文化取向之两难》(省部级重点项目)等20余部,发表论文近百篇。《当代中国思想史》(十卷本)获国家社科学术著作一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则被作为全国高校文科教材。

undefined

贺友龄  原我校公安文学系主任,文化学者,训诂专家。1977级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生,1979级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师从萧仲珪(璋)先生攻读训诂学专业,1982年毕业,获硕士学位。著有《汉字与文化》、《<尚书>今注》、《说苑斠补》(点校)、《<大学>今译》、《周礼读本》等。论文有《礼仪、礼制与礼义——略论先秦时期“礼”的三个阶段》、《“是”字小诂》、《漫话<孟子>的语言风格》、《中日文字与文化》、《“浑言”与“析言”——段玉裁对同义词的动态分析》、《近义吸引与同义避让》等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