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大要闻   >  正文
公大要闻

我校举办公安学一级学科建设研讨会暨《公安学通论》首发式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6-17 00:00  点击数:

为贯彻落实全国公安院校主要负责人座谈会精神和公安部、教育部有关公安学科建设的要求,2014年6月13日,由我校主办的公安学一级学科建设研讨会暨《公安学通论》首发式在木樨地校区高警楼举行。原公安部副部长、中国警察协会副主席、中国保安协会会长、中国警察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罗锋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书记、校长程琳作《紧紧把握创新发展的时代主题,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公安学科》的会议主题报告,铁道警察学院院长郝宏奎、吉林警察学院院长张兆端、公安部人事训练局副巡视员黄润成、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副总编周佩荣,以及国务院学位办公室质量评估处、北京市教委科研处等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田全华主持。来自全国公安院校、地方院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的专家学者以及我校有关职能处室、教学院(系部)负责人和教师代表80余人参加会议。

罗锋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公安学通论》在公安理论基础研究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他指出,公安学一级学科的设立对于改革创新发展公安工作,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履行公安机关职责,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公安学通论》为公安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理论教材,为公安学基础理论研究注入了新的力量,拓宽了学科建设的思路。周佩荣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公安学通论》编辑出版过程。他指出,作为公安学成为一级学科之后的第一部系统论述公安学基础理论和框架体系的专著,反映了公安学理论研究最新的学术水平,该书的出版将把公安学理论研究向前大大推进一步。国务院学位办公室质量评估处处长徐维清在致辞中对《公安学通论》出版表示祝贺。他指出,《公安学通论》标志着公安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作为学科基础知识领域的著作,对于公安学科整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程琳在主题报告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创立独立的公安学科的国家,建设和发展公安学科基础理论是时代赋予的重大学术责任,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公安学理论研究经过三十多年实践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编著《公安学通论》是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公安学一级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做出的一些探索。他强调,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社会治安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公安工作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势在必行。当前,公安学创新发展的时代主题就是制度创新、法治中国和国家总体安全观。公安学学科建设要抓住历史机遇,遵循学科建设的基本规律和建设路径,紧密结合公安实践发展,科学规划学科建设方案,潜心研究公安的内涵和外延,形成公安研究的范式,广泛学习世界各国警学的研究成果,建设公安理论的世界高地。

会上,来自刑警学院、武警学院、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院校的15位专家学者就公安学一级学科建设、公安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专题发言和交流发言。郝宏奎、张兆端和我校副巡视员王大为教授分别主持三个阶段的交流研讨。(发展规划办公室)

我校举办公安学一级学科建设研讨会暨《公安学通论》首发式

原公安部副部长、中国警察协会副主席、中国保安协会会长、中国警察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罗锋出席会议

校党委书记、校长程琳作会议主题报告

铁道警察学院院长郝宏奎出席会议

吉林警察学院院长张兆端出席会议

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副总编周佩荣出席会议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田全华主持会议

国务院学位办公室质量评估处处长徐维清出席会议

副巡视员王大为主持交流研讨会

来自全国公安院校、地方院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的专家学者以及我校干部教师代表80余人参加会议

与会代表合影

(摄影:贾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