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0日,我校在木樨地校区举办“创新与发展:建设国际一流警察大学视角下的公大精神”专题研讨会。校党委副书记、政委黄祖跃主持会议并讲话,来自不同岗位的8位干部教师和学生代表分别做了交流发言,校属各单位党总支(直属支部)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以及学生工作处分党校学生共260余人参加会议。
研讨会上,8位干部教师和同学的发言分别从依法治国方略对公安高等教育的期待、学生法治精神的培育途径、依法治校理念的贯彻、新形势下警察忠诚意识的新内涵、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国际视野等方面,对公大精神创新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具体要求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黄祖跃政委在听取大家的发言后指出,这不仅是一次公大精神创新与发展的理论研讨会,更是一次凝聚共识、推动发展的思想动员会。从大家的发言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光荣传统的珍视与热爱,对建设国际一流警察大学的愿望与责任,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认知与认同,对传承与创新公大精神的自觉与自信,以及献身公安事业和公安教育工作的高度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他强调,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今天,我们国家以及学校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形势任务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公大精神同样需要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指导和引领公大人建设国际一流警察大学的新的伟大实践。公安大学今后如何再创辉煌?一方面要坚持过去的优良传统,坚持弘扬公大精神;另一方面,要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丰富、发展和完善公大精神,为公大精神注入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
第一,要“忠于法律”。这是一个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征程。作为共和国预备警官的摇篮,我们的学生走上公安工作岗位上,能否“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执法者”,关键在学校和老师“怎样培养人”。全校师生员工要准确把握和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将“忠于法律”的要求转化为全面加强法治理念教育和执法能力培养的具体行动和措施,扎实推进让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让“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成为每一名公大人的终生信仰,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
第二、要“追求卓越”。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的时代,如果沉湎于曾经的辉煌而缺乏进取的动力,我们今天所具有的优势很快就会烟消云散。纵观公安高等教育发展的态势,公安大学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全国34所公安院校中已有21所本科院校,国内的许多政法院校都在发挥各自优势抢占公安学科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制高点与话语权,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警察教育培训机构也力争在警察学历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方面取得新进展。在警察教育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果我们稍有懈怠,即使是我们实现了建设国际一流警察大学的办学目标,也随时会有丧失龙头学府地位的危险。继承和发扬公大的优良传统,就是要在忠诚、敬业、创新、表率、奉献中注入一种永远保持奋勇争先的激情和追求卓越的进取意识,借用一句时髦的话:国际一流警察大学建设永远在路上。
第三、要“团结奋进”。从学校60多年的历史看,什么时候全校团结一致、下上一心,拧成一股绳、憋着一股劲,什么时候就大踏步发展。反之,就原地踏步,甚至后退。公安大学的今天就是一代又一代公大人同心同德、共同奋斗的结果。近年来,一大批中青年干部教师走上了领导岗位、晋升到高级技术职称,这其中当然有大家自身的努力,但更离不开学校跨越式发展所带来的重要机遇和提供的广阔平台。只要全校教职员工把个人的理想和事业与学校的建设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与祖国、与公安事业、与公安大学同呼吸、共命运,把个人的梦想与公大梦、中国梦交融在一起,在建设国际一流警察大学的伟大实践中团结奋进、建功立业,我们就一定可以把公安大学建设得更加辉煌灿烂。
黄祖跃政委还在讲话中对全校师生员工致以新年的祝福,并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中身体健康,取得更好的工作成绩。

我校举办“创新与发展:建设国际一流警察大学视角下的公大精神”专题研讨会

黄祖跃政委出席会议并讲话

师生代表260余人参加会议

人文社科教研部熊威发言

公安管理学院曹英发言

学生工作处赵立发言

人文社科教研部赵颖发言

2013级警务硕士郭烁发言

学生工作处程文亮发言

发展规划办公室谭胜发言

办公室苗磊发言
(摄影:贾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