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2日下午,赴加拿大留学生工作阶段性总结会在木樨地校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曹诗权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健和主持会议,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席艳丽出席会议。会上,外事办公室负责人汇报了学校组织师生赴加拿大哥伦比亚省司法学院留(访)学工作进展情况;6位先后赴加留(访)学师生代表作了发言;与会人员围绕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学生留(访)学工作发表了意见建议。大家普遍认为,新一届校党委明确把办学“国际化”作为学校“四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校党委对办学国际化的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国际化是办学国际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学校采取扎实有力措施,稳步推进我校师生赴国外进行留学和研修。目前每年选派约80名学生赴外进行短期访学,60名学生赴外进行一学期的学分转移课程学习,学生赴国外留(访)学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突破,但是在规模、层次、类型等方面,与学校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学校应加大政策引导和保障,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进一步拓展学生赴国外留学的渠道,丰富留学的类型,提高留学的质量,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精通国际规则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曹诗权校长在听取大家发言后作了总结讲话。他指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必须树立开放包容的理念,广泛利用国际国内的优质教育培训资源。思想上僵化保守,行动上固步自封,既不符合高等院校办学规律,也不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最终只能被时代所淘汰。学校党委对实施办学国际化发展战略的认识高度统一,明确提出“开放、包容、合作、进取”的发展理念和“信息化、实战化、国际化、警务化”的发展战略,国际化的根本要求在于校院两级领导要具有国际化的思维、视野和意识,教师要具有国际化的专业素质、职业能力和研究水平,学生要具有适应国际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
曹诗权校长强调,组织学生赴国外留(访)学是学校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有关职能部门与各学院在如何选派学生赴国外留(访)学工作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相较于普通大学,公安院校在组织学生赴外留学方面,既有着一般需要,也有特殊要求。公安大学不能照搬其他一些大学的做法,也不能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为了让学生出去而出去,必须结合学校实际,切实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出发,科学地做好设计、规划和组织,切实把这条路走稳、走实、走活。特别是要在注重自我创新的同时,用专业化的思维在供给和需求之间建立紧密联系,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利用国家政策保障体制内的资源,推动我校学生留学工作入轨、入流、入体。
曹诗权校长要求,校院两级要广泛做好宣传和动员工作,从招生环节和新生入学教育开始,提前宣传告知学生在校期间将有机会赴外留学,便于有留学志向的学生早做准备,切实增强学生和家长的自愿自觉。各学院要加强对该项工作的思考和谋划,紧密结合各自人才培养特色和需求,在选派学生赴国外留学方面自主开展系列的探索和创新。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要从推动该项工作长远科学发展的角度,将留学生工作因素纳入到招收研究生、推免生、综合素质测评、奖学金评定、学生就业等之中,建立完善相应的引导激励措施和配套政策。
曹诗权校长强调指出,如何更好地做好学生赴国外留学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任务。校属有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要在认真做好总结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精于谋划,逐步建立科学、规范、长效的工作机制。一是要建立由外事办公室、国际警务执法学院和其他各学院所组成的1+1+N的主体责任机制;二是要尽快打通“3个一公里机制”,即留学生工作关口前移一公里、培养过程贯通一公里、效果应用延伸一公里;三是建立师生同步共进机制,实现专业教师访学研修和学生在外留学同步进行;四是推进国际化班培养机制,鼓励各学院通过尝试开办国际化班的方式,推动公安专门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五是积极实施本科生、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机制;六是努力形成多国家、多语种、多院校、多层次、多类型的留学生培养机制。
组织人事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工作处、计划财务处、各教学单位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外事办)

学校召开赴加留学生工作总结会

曹诗权校长出席总结会并讲话

李健和副校长主持总结会

席艳丽副校长出席总结会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