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大要闻   >  正文
公大要闻

学校党委召开(扩大)会议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努力为护航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更多公安英才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3-14 08:32  点击数:

3月10日,学校党委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学校贯彻落实举措。

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就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作出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为新时代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擘画了战略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公安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会议指出,全校上下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校党委要示范引领带头学,各单位要传达宣讲接力学、依托网络全员学,加强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研究理解,切实把握精神内涵,全面贯彻落实,凝聚发展动能。

会议强调,要深化对德育和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重要作用的认识。要聚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公安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与公安事业深度融合的战略支点,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警铸剑的特殊使命。学校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结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在读英烈子女重要回信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加大力度打造“英雄之路”铸魂育人工程,同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与公安特色思政课建设,把政治标准、忠诚基因贯穿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过程。要坚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全方位融入教学实践与警魂塑造,围绕“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对公安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构建实战化、系统化、数字化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培育新时代公安事业可靠接班人。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充分发挥党的创新理论研究宣传阐释主阵地、主力军作用,积极开展有组织的基础研究、教学研究、智库研究,既出思想、出成果,又出人才,不断提高学院建设水平和学校思政工作质量。

会议要求,要深化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学校作为两个“排头兵”,要带头肩负起改革探索的职责使命,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部党委巡视整改要求和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反馈整改意见,不断深化办学综合改革,勇于“突破惯性”、敢于“动真碰硬”。要紧紧围绕国家安全战略需要和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要求,贯彻落实“四新”部署,着力深化校局合作,一体推动“战学研”协同创新,增强学校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实战支撑能力,为加快形成和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作出原创性贡献。要进一步完善优化“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探索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新形态、新模式,促进公安专业教学质量提升,引领公安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要不断拓展办学空间和资源,紧盯国家发改委新校区建设项目审批立项,尽早实现团河校区改扩建工程(一期)落地实施。积极向外拓展融通各类优质办学资源,重点推进与公安机关对外合作项目落地见效。

会议要求,要深化对人才培养和人才工作更高要求的认识。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要统一思想认识,抢抓学校事业发展机遇期、窗口期,全力推动人才队伍建设体制升级,实现整体性重塑、全方位变革,真正实现人才辈出。要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抓方向、抓战略、抓要事、抓难事,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责任落实机制、闭环推进机制、争先创优机制,努力形成党建统领、智能高效、协同顺畅的人才工作新格局。要深化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构建完善有组织的人才工作体系,促进人才工作机制、方法、能力迭代升级,加强人才工作资源配置。聚焦重点、多措并举,靶向发力,把握“发展需要育才,优化服务留才”工作方向,不断实现高端人才培育新突破,持续提升人才服务新水平。要积极借鉴学习其他头部高校人才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加强战略谋划,全方位引进、用好、培养好、保障好优秀青年人才,着力打造战略人才力量。要推动形成珍惜爱护人才、全力托举人才、充分信任人才、放手使用人才的思想共识,营造有利于吸引人才和自主培养人才的良好氛围。

校党委书记曾海燕主持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王轶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体校党委成员、副局级干部出席会议,校属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列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