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我校召开第六次科研工作会议,全面回顾学校第五次科研工作会议召开三年来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准确分析学校科研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科学部署学校科研工作改革发展路径,为进一步构建有组织科研体系,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服务公安工作现代化凝聚智慧和力量。校党委书记曾海燕出席会议并讲话,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副局长朱抚刚应邀出席会议并作指导讲话。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曹诗权主持会议,校党委副书记刘宇鹏宣读学校先进科研团队和个人名单,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陈刚做学校科研工作总结报告。

会议在木樨地校区举行
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打造“三个高地”、当好“两个排头兵”、建好“双一流”为目标导向,紧紧聚焦国家安全和公安工作现代化面临的紧迫需求,加快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变革,全面提升科研质效,为推动公安工作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支撑,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重要贡献。
会议系统回顾了自第五次学校科研工作会议以来,学校坚持理念、平台、团队、模式、生态“五大创新”的科研工作理念,在高级别科研项目、高质量科研成果、高层次科研奖项、高水平科研平台、高端科研人才等方面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全面梳理了存在问题和不足,精准分析了问题原因和面临形势,对新的发展阶段快速实现科研工作提档升级明确了工作目标,作出了改革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会议指出,要统一思想,提高站位,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加强科研创新,切实服务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兴警战略,抢占现代警务科技创新制高点,提升学校“双一流”建设水平和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能力,力争通过3至5年的建设,有效构建目标任务明确、平台布局科学、团队结构合理、协同体系完善、支撑实战有力的有组织科研创新格局。到2035年,真正将学校建设成为公安学科基础研究原创中心、警务科技关键技术研发中心、公共安全高端智库产出中心和公安科技创新人才培育中心,为推动公安工作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会议强调,要聚焦战略,创新引领,以有组织范式全面促进科研工作系统性变革。聚焦重大战略需求,抓好大规划、大项目、大平台、大智库建设,全面提升科研“高度”;深耕细作优势领域,确定科研主攻方向,开展系统化、体系化持续研究,发掘重大科研项目的衍生效益,优化周期考核评价,有效延伸科研“长度”;推动交叉融合,实施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开展科研合作共建,强化“数据中心”理念,积极拓展科研“宽度”;坚持夯基固本培元,完善公安学科基础理论研究阵地建设,加大支持力度,优化考核评价机制,持续积淀科研“厚度”;聚焦提升服务实战能力,推动科研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全面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强科研基础建设,着力改进科研“效度”。
会议要求,要深化改革,健全机制,进一步激发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动能。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的有组织科研体系,明确学院在科研工作中的组织协调职能,夯实学院科研主体责任;加快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引进拔尖人才,强化科研创新后备力量培养,加大对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科研立项扶持力度,快速提升科研队伍整体水平;健全优化科研考核奖惩机制,加大教学学院和在编科研机构完成有组织科研任务的全链条考核,坚持科研项目分层分类进行全过程监督,构建完善科研奖励体系;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精简审批环节,积极推动科研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以信息化手段进一步赋能有组织科研体系构建,提升科研管理服务效能。
会议通报表彰了10个先进科研团队和43名先进科研个人。3名先进科研团队和先进个人代表作大会交流发言,交流分享了科研工作实践经验、收获和体会。
全体校领导、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有关同志、全校教职工和部分研究生代表共1500余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