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学校召开2024年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10次学习(扩大)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在读英烈子女的重要回信精神,围绕党中央关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开展集体学习研讨。会议强调,全校师生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持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紧紧锚定公安部党委对学校提出的办学目标要求,进一步树牢系统观念,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协同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公安高等教育体系,集聚科研创新势能,涵养人才第一资源,以实际行动为全面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服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应有贡献。

会议在木樨地校区举行
会议认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发,围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系列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深刻阐述了教育强国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的重大关系,为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给我校在读英烈子女的重要回信,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公安人才培养的根本定位和时代要求,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教育强国和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全校各级必须认真学习领会,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
会议要求,要履行好立德树人、忠诚育警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聚焦思政课关键课程,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大力宣传弘扬公安英烈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忠诚血脉,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在公安工作中的生动实践”系列研究,进一步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好公安党建与思政二级学科,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公安领域的学理化阐释和学术化表达。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对思政课教师评价突出教学优先,激励引导教师成为讲好思政课的大先生。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理念,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课外教育与课内教育衔接,特别是要注重在公安工作实践实战中深化思政教育成效,以“大思政课”拓展全面育人新格局。
会议指出,要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导向,加快建设“全国领军、世界一流”公安高等学府。毫不动摇坚持“公安姓党”根本政治属性,不断加强党对学校事业的全面领导。优化学科发展生态,持续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完善以健康学术生态为基础、以有效学术治理为保障、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的学校创新体系,实现公安理论重要创新、关键技术重要突破,加快建构中国特色公安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深入实施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计划,以接受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深入推进通专结合、科教融汇、警教融合本科生培养方式;坚持研究生教育“五大引领”发展定位,依托大型科研平台、重大科研任务、重点案件侦办和疑难技术研究等,推进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完善研究生科研学术成果评价机制,着力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会议要求,要积极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力和贡献力。大力推进“战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高水平转化应用,为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撑。积极拓展开放办学格局,深化外警教育培训合作机制建设,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警察院校和机构高水平合作交流,讲好中国平安故事、传播中国治理经验、发出中国警界声音。坚定不移推动内涵式发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会议邀请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盛旭副教授作专题辅导报告。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党委委员、副校长罗亚平同志作重点发言,交流研讨学习心得和认识体会。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参加学习,校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列席会议。